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6 10:29:49 作者:admin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篇

一、英语教学中语感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具备好的语感,而语感则出自于对语言的实践。时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足够重视,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人所愿,许多学生无法做到开口用英语与人交流,即使有一部分人能用英语进行交流,但英语的发音不够标准,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语感的缺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习惯及语言直觉是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并非逻辑上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学语言的初使阶段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好时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这里提出几种策略以供参考。

二、关于英语语感培养的策略

1.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语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多听多读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磁带和英语录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符号、声音之间的关系产生意识,既可以培养语音语调,又可以丰富语言词汇,使学生在句法结构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直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为止,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到语言的环境。朗读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感受到语言的气势,还能感受到语言的表达技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对语言产生规范意识。通过朗读,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语言知觉,然后产生强烈的语感。

2.通过语言训练产生语感

在英语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以说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对语感的掌握程度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产生语感。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在节奏上进行训练。可以说,英语的接触以重读音节为核心内容,弱读音节与重读音节相互出现,并且在重读音节之间始终有一个时间距离,这个距离大致相当。教师在进行句型教学时,要根据节奏的这个特点,在示范过程中边拍打节拍,边让学生跟着朗读。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朗读速度,如果需要学生朗读速度加快,则教师可以把拍子的节奏加快。如果需要学生朗读得慢一点,则可以把拍子的节奏放慢下来。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英语语感。

(2)在发音上进行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时,不能把重点全部放在音标的教学上,应该在对句子的朗读过程中,把节奏、音素、语调等融会贯通进行教学。事实上,很多语言是随语流而定的,例如元音长与短的连续变化,重音的转移,语调的变化,等等,只有在特定语流中才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语流中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句子、单词,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优美的语音语调,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感自然会得到提高。

3.在背诵训练中提高语感

在英语学习中,背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理解文章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对录音机中人物的语调语速进行模仿,把英语的美感与韵味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背诵,能够对语言材料和课文进行反复朗读,从而感受到作品的艺术形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对课文进行背诵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朗朗上口,有了对语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并且讲究背诵的方法,可以根据以下策略指导学生;首先,对课文的重点进行选择,其次,听录音带或者由教师进行领读,最后,对课文的意思进行理解,既要会翻译出课文内容的汉语意思,更要使背诵熟练。只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才能加快背诵的速度。

4.在写作训练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多写,因为多写可以使潜意识状态进入意识,可以促进语感的表现与成熟,从而有全面的发展。所以,语感的培养除了多读外,还要多写。对于英语的写作来说,其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一般的听写、默写和抄写,也就是机械地写;第二,则是属于创造性的写作。写作不仅是读、听、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反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采用由易渐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使学生对词汇进行掌握,再对比较常用的句型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使句子流畅、通顺、地道,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看图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并且熟练掌握一些逻辑词或者关联词的使用,使文章写出来气势磅礴,能够产生美的语感。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2篇

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朗诵美文诗篇,促进朗诵艺术发展,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展示才华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德行高尚、知识渊博、砥砺品行、健全人格的中学生。特成立朗诵项目团队,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朗诵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明白先贤的智慧之光。

2、通过朗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掌握朗读技巧。充分欣赏和感受文学的美。

2、陶冶性情。与圣贤为友,品读经典,在朗诵中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性。

3、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

4、推进素质教育。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5、开展朗诵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项目组织与分工

负责人:某某

负责撰写朗诵项目团队工作方案,招生情况,培训学习,活动展示和比赛的指导工作。

成员:某某

负责招生情况,各项活动的筹划安排工作。

外聘老师:某某

负责培训师生朗诵技巧,以及节目排练指导工作。

三、实施阶段与安排

(一)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

1、()报名

2、()面试

3、()启动仪式,培训学习。

第二阶段()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研讨、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培训学习,参加活动,总结汇报。

1、()培训学习,外聘老师指导朗诵技巧。

2、()参加各项活动。如:学校朗诵比赛;经典进校园活动;上级比赛。

3、()大型表演活动,预设6个节目,表彰优秀学员,总结汇报。

(二)具体安排

1、招生条件及相关安排

招生对象:全校学生

招生人数:50人(七年级20人、八年级20人、九年级10人)

报名时间:12月17日—19日

报名条件:酷爱阅读,热爱朗诵艺术,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有一定朗诵基础;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能按时参加活动,遵守活动纪律。

报名方式:采用自愿参与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各班学生给各班班主任报名,各班班主任统计人数,填表为准;(表见附件1)然后进行面试。

面试时间:12月20日—22日中午12:30-13:20(注意:准备3分钟以内的朗诵表演)

12月20日 七年级学生

12月21日 八年级学生

12月22日 九年级学生

面试地点:多媒体

2、活动时间:每周周二中午12:30-13:20

3、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4、活动内容

(1)了解朗诵的概念和意义。播放朗诵视频,感受朗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朗诵技巧并做相应的训练。(培训学习课程见附件2)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3篇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朗读存在以下几点现象: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整体朗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朗读的内容;三是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朗读材料,没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是没有良好的朗读环境。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以及有效地开展课外朗读活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利用课外朗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建浓郁的课外朗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外朗读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多方位的配合。学校方面:校团委发起了读书倡议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好读书、读好书”;班级建立了读书角,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开放了朗读区域,为学生朗读提供了场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方面:开设了朗读方法和技巧的选修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解决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学生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朗读活动,激发自身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下,营造了浓郁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编写有特色的朗读教材

编写朗读材料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应该朗读什么内容。首先,要对中职学生日常阅读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中职院校女生大多爱读一些言情小说,男生则爱好魔幻小说、科幻小说,而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学校精选编写了诵读经典系列读本“晨风雅韵”。内容编选根据各年级的学习基础,由易到难,共分为三册。第一册主要是面对刚入校的新生,“立规矩、养习性、学做人”为选编材料的宗旨。古诗文选取短小精悍具有启迪作用的诗文,现代文则选取有故事性、以情动人的名人佳作。并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通俗流畅的翻译以及画龙点睛的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达到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第二册围绕培养学生学习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编选材料的宗旨,选取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作品以及现代散文和诗歌。内容涵盖了爱国情感、人生励志、自然风光。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修身励志,提升文化素养。第三册书在编选时结合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特点,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规划人生方向、陶冶个人情操为着力点。内容上选取两宋风月、明清雅韵等古代经典诗文,编选了篇幅短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朗诵的篇目。通过诵读,学生能够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晨风雅韵”这一经典系列读本很快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解决的是“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即学生在朗读中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为此,我校首先开设了“朗读技巧及训练”的公开课,由语文教师对班级领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培训中针对何谓朗读、朗读的目的、朗读前的准备、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其次,经过培训的班级领读人员,在班级朗读活动中对其他同学加以指导,进而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开设了朗读训练的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系统全面的朗读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四)开展特色的朗读活动

1.开展长期的课外朗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校开展了长期的课外诵读活动———“晨风雅韵”晨读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在领读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学生对每篇经典诗文都会经历“识读、诵读、熟读”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诗文的持之以恒的诵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利用早自习晨读,不仅使课外朗读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更能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2.结合学校其他活动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和诵读形式。每次比赛大家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选手还互相请教切磋,更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体会朗读的情感。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4篇

[关键词] 诵读 语感能力 语文素质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人理解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的能力即语文素质如何,基本上取决于语感能力的强弱。语感能力强,则对语言信息的反应灵敏快捷,听话听得明白,说话说得得体,写文章则文从字顺,有章有法。反之,则不然。何谓“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朱光潜),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①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的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语感可以说是才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新人才,如何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快速地筛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战中正确决策,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语感的作用不可轻视。因此,面对大社会、大市场、大竞争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不能不在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而提高其语文素质呢?我以为在目前加强诵读教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何谓诵读?“诵”即吟诵、朗诵、背诵;“读”即阅读,含默读、朗读。“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诵读吟咏是语感训练的基础,是口到、目到、耳到、心到的有机统一,是读者迅速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正误感受、形象感受和情感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畅达感、分寸感、节奏感、情味感等感应力的最有效方法。因此,诵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一个显著的外部特征。如同学唱歌就得张口发声、学游泳就得下水扑腾一样,学语文就得诵读吟咏。古今中外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无一不是在诵读方面下了苦功夫的。他们将大量古书中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化为自己语汇仓库中的有用材料和零件,所以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或妙语连珠,写起文章来便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而毫不费力。如北宋大学士坡背《汉书》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当代文学巨匠茅盾,一次与朋友吃酒,为助兴,朋友拿过《红楼梦》点回目让他背,竟一口气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窥斑见豹,一叶知秋。要有出口成章、立马可待的文才,背诵比熟读更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经验,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语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加强诵读教学呢?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课本为主对象,增强诵读实践。在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情况下,指望他们在课余读大量的文学书籍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抓紧课堂教学时间,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反复诵读教科书上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从而理会范文遣词造句的精妙、布局谋篇的巧妙和风格韵味的独特,受到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感染和熏陶。诵读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和年龄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个人默读、朗读、吟诵、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举行朗读比赛等形式。教师经常进行表情范读,放录音磁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可以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增强自改作文的主动性。课本里好多练习题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这些练习,可使他们逐步认识、掌握语言使用的习惯和规律。

三、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良好的读写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读写习惯,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对课文圈点批注的习惯、画知识树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每天读报及写日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按时完成作文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尽量多读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新书和课外读物。

[注释]

①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语文学习》)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5篇

【关键词】深度挖掘;资源;提升;阅读能力

一、适度讲解,引导学生初读感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名言警句、谚语等内容,都属于经典诗文范畴,这些诗文大多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韵律整齐等特点,非常适合展开诵读训练。教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适度讲解,引导学生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朗读、多元赏读等方式,对经典诗文展开学习感知。教师在对诗文展开解读时,不仅要从不同视角进行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学生诵读基础、诵读习惯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讲解时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需求设计有针对性指导方案。

教师对古诗内容进行适度讲解,让学生明确古诗内涵,掌握朗读需要在哪些地方呈现起承转合。教师不断矫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适当传授一些朗读的技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教师要从古诗内容方面展开教学突破,这对改变学生朗读习惯有重要帮助。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小学生诵读诗文时很容易陷入习惯认知之中。很多学生认为诵读就是大声朗读,要注意情感投入,甚至要“拿腔弄调”,这样会将诵读引入“死胡同”。为提升诵读引导效果,教师不妨多进行一些诵读示范,通过教师的亲自朗读展示,让学生产生更直观感知。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音频,也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诵读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感染。经典诗文都属于名家名作,有很多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让我们去诵读体验感知,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这也是诵读教学的重要选择。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示范朗读,并给出具体的引导:这篇课文中有三个人物,诸葛亮、刘备和张飞,他们性格特点鲜明,在朗读时要体现不同个性特征。学生展开朗读训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跟进纠正。为提升朗读气氛,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分角色朗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都给学生创设良好朗读情境,学生朗读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朗读训练自然进入佳境之中。这篇文章虽然是用现代文手法写的,但内容设计古文名著,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时,需要运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诵读认知。

三、拓展内涵,提升学生诵读品质

经典诗文诵读不仅要关注诵读技巧,还要注意拓展诗文内涵,探寻更多认知渠道,以提升学生诵读品质。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展开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比较统一的主题内涵,针对单元主题内涵拓展诵读训练,也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文内质核心。同一单元内容都有相似性,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散文,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组。教师从单元角度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学生会感觉有章可循,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如,教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小儿垂钓》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然后组织学生对配乐朗读进行评价讨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朗读节奏快慢掌握很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也有的学生说:古诗朗读最讲究抑扬顿挫,朗读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我们需要好好学习体会。教师给出观点:这首诗内容是写儿童的,朗读者读出了活泼、可爱、稚嫩的感觉。在学生展示朗读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的进步表现。

教师组织学生对范读进行集体讨论,就是要让学生对照自己找不足,学习人家朗读的长处,这对提升自身朗读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诵读是一门艺术,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认知体验,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方略。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6篇

关键词朗读有效英语小学

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朗读。只要每天坚持朗读英语,持之以恒,就能使舌头听从大脑的指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通过朗读还能深切体味文章的内涵。

一、朗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但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1.激发、调动朗读热情,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小学生的英语朗读热情是探索有效朗读训练方法的首要步骤。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教师的良好示范。英语教师的朗读水平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2)多种形式的课堂朗读训练。不要将课堂的英语朗读仅仅当作检查小学生是否完成朗读任务的手段。(3)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朗读比赛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朗读的极大兴趣。这显示了调动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2.渗透、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首先应加强语音知识的指导。从学生接触新单词开始,就应该掌握准确的发音,强化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朗读要注意重音、节奏、连读和爆破音等指导,做到不增不减,不误不倒。语音知识的学习和消化是需要一个很长过程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反复讲解、强调,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规律。如多数小学生记忆单词时采用的是逐个字母记忆的方法,记忆速度慢、准确率低,而富有节奏的朗读则便于记忆,小组朗读比赛、男女生对抗朗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更有利于引发小学生朗读的兴趣。

3.指导主动记忆、理解性背诵,努力培养语感。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时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习英语的成败最终落实在是否获得了英语语感上。能获得语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语知识,就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技能,就能综合性地、整体性地使用英语,驾驭英语语言。但是,语感必须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才能逐步获得。对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所以通过朗读、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便成为学习英语、接受英语、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而便捷的途径。背诵首先要做到透彻地理解要背诵的材料,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切忌生吞活剥地死记硬背。如果把段落和篇章化整为零,先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诵,再整篇背诵,就会事半功倍,因为对信息的加工越深,信息就越能更长时间地保留在记忆中。

4.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增加朗读训练强度。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一种本领的体现,而任何技能都是通过反复实践养成的。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有效朗读活动是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根据朗读的意义与实施手段,我们可将其分为课堂朗读及课后朗读。

教材是训练学生朗读的第一手材料,要用最适合的方法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牛津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大多以生活为情景,这也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便利。当然,课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尽可能地扩大训练空间,让学生有直接感受,再加上师生适当的评价会、建议会等,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朗读水平。

二、朗读水平的提高最终要靠学生的努力

1.大声朗读。要鼓励学生读出声音。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读出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

2.模仿朗读。录音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

3.专心朗读。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力,往往一听到老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示范发音,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境界。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训练;教师指导;诵读能力

诵读使学生吸取更多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技巧,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书面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授课与朗读是有机的综合;对学生则是创造性与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诵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直接途径。小学语文的诵读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准。

一、把握诵读的导向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体现了诵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坚持讲解与诵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主诵读中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老师不能一言堂,更不能替代学生的诵读。做到以坚持诵读为大方向,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配上诵读文章,培养学生的自主诵读能力,在诵读的基础上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有真情实感,这些文章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感受到内容的语言美,文章的构思美,并在诵读中不断地积累语言,使表达能力有所增强。

在欣赏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诵读,划出生字词,基本熟悉作品,对诗歌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认真品味写景诗句之情境美与语言美。也不是说只让学生诵读,而不让教师讲解。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比如,老师的提示与引导等,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的互动,增强诵读的效果。

二、加强语感的训练

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提高诵读能力

老师在诵读教学中还是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在朗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文章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情感。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找到几个关键词,发挥出朗读的最大功效,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提前引导学生把握好节奏与停顿,并引导学生对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有所感悟。比如,哪些需要进行重读。

四、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为了准确地、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对诵朗产生兴趣,还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让学生对诵读训练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在把握文章的主要感情基调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朗读方法来体现这一感情

比如,奔放的感情,可以通过组内、班内齐读来体现;对于婉约的感情,要让学生先听读再默读,对于有情有景的,可以配乐诵读;对于戏剧文学,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完成。通过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活泼有序的语言,并从中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

2.课文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

比如,学习五年级的几首古诗时,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的美感,创设意境让学生先听读,在听中感受到这种美妙的境界;可以由教师来诵读,也可以由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诵读,当学生沉浸在这种美的意境之中时,为了增添浓厚的感彩,还要配上音乐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深入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生的语感也有所提高。

3.课文的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可以不带任何问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读书之乐。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所感知,对内涵有所品味,也是靠反复诵读进行体会的。

4.在收听电视散文的诵读中,在听广播时,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开展诵读比赛,通过诗歌朗诵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综上所述,诵读教学和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做好诵读教学的设计和指导,在继承中发扬,从发扬中创新。通过实践使它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走上一条新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促使小学生的诵读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8篇

【关键词】 朗读与背诵 利用好早读 阅读背诵的方法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我认为学习英语也有着同样的道理,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谈谈英语学习中对朗读和背诵的几条浅见。

1 朗读和背诵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及满足,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无需找伙伴做训练对象。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在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有时甚至可以猜对模棱两可的答案。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英语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2 朗读和背诵的最佳时机

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生的身心舒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外语早读中的具体做法:一、首先是保证时间。我把30分钟早读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联系教学进度,把每次早读的内容、方式、目标等列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二、结合正课出现的重点难点,亲自指导早读。如学生开始学习宾语从句时,在时态的呼应和从句的语序方面,常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我用一半的早读时间叫学生当堂背出范句,另一半时间给学生分析在范句中出现的种种时态呼应的特点以及陈述句语序,使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语法的理解。三、跟着磁带录音朗读或教师自己领读。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出现的错误,训练他们语音语调的基本功。内容是挑选重要的段落或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跟着磁带录音模仿朗读并多次反复,直到熟练顺口。有时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或多数学生学习外语语音的薄弱环节,我就重点指导、亲自领读,让学生反复模仿,直到人人过关为止。四。培养和发挥外语课代表的积极作用。外语课代表一般是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较准确的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在早读课上起主导作用。比如叫他们事先作好准备,在早读课上领读、领背。如有错误,教师及时纠正,既纠正了本人的错误,同时也提醒了全班同学。

3 四种阅读方法和五种背诵方法

阅读方法

读是听、说、读、写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听、说、写的重要手段。读好有助于提高听、说能力,读懂可为写作打下基础而要读懂读好就必须讲究读的方法。

(1)预先读 学生学了一个阶段以后,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句式和语法常识。在此基础上应当提高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利用课本上的生词表和课后的课文注释自己预读课文。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了解,可以使学生学会自己找重点、难点,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提高预读能力。

(2)朗读 朗读具有读的因素,又具有口语的特点,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手段。因此,课文讲完以后,应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声音清晰、宏亮,带有表情地朗读。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做各种各样的朗读练习,还要通过讲解规则,进行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只有朗读,才能把词、句、文融为一体,记得清楚,记得准确;只有朗读,才能熟练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只有朗读,才能融语音、语法常识于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听、说训练打下基础;只有朗读,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国古人读书,十分注重朗读。学习英语,朗读尤为重要。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9篇

关键词:流畅 语感 审美教育 口诵心惟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涵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0篇

关键词:诵读;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一、提供诵读平台,激发诵读兴趣

1.模仿范读,引发学生共鸣

模仿就是照着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很多时候就是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不敢张口诵读到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在实际教学中,首先选取适合范读的文本,特别是在诵读教学的初期,要选择内容经典,篇幅较短,诵读技巧相对比较简单的文本材料,比如《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这样的经典诗词。教师采用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录音的方式,让学生一起模仿诵读,“模仿”这一活动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尤其当大家在一起模仿时,更会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有学生不喜欢诵读的原因是没有适当的诵读情境,再加上以往的诵读展示都是名家诵读,这样难免造成“曲高和寡”的错觉,使得诵读这种学习方式成为艺术形式,而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营造整体诵读氛围,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诵读文本,创设相应诵读情境。在营造整体诵读氛围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诵读。

二、适时点拨方法,培养多元化诵读手段,形成诵读系统工程

1.引导学生读想结合,诵读中融入个性化情感

2.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诵读中提升写作能力

诵读教学中能够产生很多教学副产品,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处理方式,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这些个性化的解读要及时引导学生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动笔,勤积累的良好习惯。诵读和写作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语文能力“释放_的过程,写作可以将诵读中不能详尽表明的情感思想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是对诵读的一种补充,而诵读可以利用语调、停顿等语音方面的技巧将文字无法表现出来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3.针对不同文本、不同b读者进行多角度诵读训练

诵读的常规训练方法有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通常的做法只是选择其中几项进行,多角度诵读训练是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读诗歌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读,个别朗读,轻声读等几种诵读方法综合训练。读戏剧,学生分几组进行表演朗读,等等...

三、促进个性化诵读,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种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诵读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诵读进行跟踪评价,教师评价相对具有权威性,可以在关键环节对学生予以点拨。学生参与评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评价他人需要自己具有更高的能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定评价方案,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他人的培训,这个过程就是再次的理论提升,操作简单,事半功倍。

1.师评导读,授予评价的技巧

这个环节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评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于诵读教学的初期,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应规范的有步骤的将点评的全过程逐一示范给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诵读评价指导。

2.师生互评,创设民主气氛,增强评价乐趣

这个环节强调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类似“下水文”的作文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民主,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评价平台。这个评价方式是在“师评导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参与其中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听到学生虽显稚嫩但热情中肯的评价,整个诵读教学其乐融融。更难能可贵的是,经常会有学生打破常规评价模式,进行个性化点评,教学相长的意义由此凸显出来。另外,当教师和学生同时点评学生诵读作品时,往往会在诵读处理方式上产生不同意见,在与学生的争论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创新设计。

四、扩大诵读教学外延,通过活动提高诵读能力

1.诵读小组,合作中良性竞争

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随即成立诵读小组,根据各自诵读情况进行优势互补,组员们共同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并在班级中实行目标承诺制,这里所谓的竞争,并不仅仅是指小组间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小组间互相监督,对各自目标实现情况的比较,这样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为了争夺名次,避免了恶性竞争。这样的分组方法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参加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当然,在这些诵读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活动的痕迹,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这样,在学生毕业之时可以将此作为礼物赠与学生,为学生留下珍贵的高中学习记录。而这些记录,更可以作为珍贵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以往我们都是听名家的诵读录音,笔者认为,如果可以在教学中播放往届学生的优秀诵读录音,可以给应届学生带来更有效的影响。这方面更是能够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五.总结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1篇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朗读背诵是增强记忆的一大秘诀。宋代学者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有现在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深刻的朗诵才有成年时源源不绝的活用。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在有限的两、三年内,尽可能让学生多背、多记一些东西,扩大语言信息储存量,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记忆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朗读背诵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叶圣陶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朗读背诵课文,字字入眼,声声入耳,句句入心,对于母语的形态、句式、语调、语速、语境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正确的认识,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固定模式,历久训练,就形成了规范的语感。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朗读出来,这就把两者自然地沟通起来,使口头语言日渐规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三、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教育学生“熟读成诵”,“熟读”实际上就是储存语言信息的过程,而背诵是储存语言信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利用青少年记忆的黄金时期有选择地朗读熟记名篇佳句,可以达到积累知识和“下笔如有神”的目的。

四、朗读背诵还有利于陶冶情操。

通过朗读背诵课文,学生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去强化语言的感彩,去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佳词美句、精彩篇章喷吞于口中,存贮于心中。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以至于种种文化积淀,都在学生心中流淌,真善的种子播下了,入乎心布乎四体,心灵得到熏陶,人格就会高尚起来。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不仅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于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的塑造大有好处。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准确

准确地读是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只有从最基本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起,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地去读。读正了字音,读通了词句,读断了句读,读准了语调,读清了思路,读懂了技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就一定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

二、出声

朗读,是一种将书面语言有声化,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朗读,把书面符号变为有声语言,把抽象静止的感情变为真实具体的感情,使课文中的人物、景物跃出纸面,读者可以直接地毫无障碍地体味、感受、感知课文内容。朱熹把诵读列为“读书三到”之首,认为“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所以,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创设朗读的环境,激发学生朗读热情,使学生受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提高人文素养。

三、反复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2篇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感受语感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语感关键。但是在一个英语非本族语的环境里,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接触地道的英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尤其是听的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浓厚的英语课堂的氛围中。坚持 “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使用得体的英语讲课,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使课堂充满浓厚的英语气氛。让学生在浓厚的课堂英语氛围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上课听得最多的就是教师讲的英语,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形象中感知,在意境中领悟

语感的培养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优美的语言环境尤其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模仿、可塑性强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情境中的角色体验来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在教学介绍自己与介绍他人等句型时,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模仿录像中人物的对话、表演,自学自练。在学习 “Do you like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这一句型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Flash画面:一只漂亮、憨厚可爱的熊猫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竹林里自由自在地一边吃着竹叶一边在地上翻滚。随即老师问了一句:“Do you like this panda ?”,学生很自然地就作出了回答:“Yes ,I do. / No ,I don’t.”, 学生在欣赏美丽精彩的画面和聆听快乐优美的乐曲声中轻而异己地就学会了panda一词,既理解了句意,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加强朗读,让学生在书声中感悟、强化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语言的学习,读得越多,读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读到滚瓜烂熟时,文章中的短语、句子、表达方法就会被学生消化和吸收,并灵活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力。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要充分给学生提供发音纯正、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充分利用教学磁带,或者其他领读朗读磁带,让学生经常进行听力和朗读训练。也可以是录像或者英语广播,也可以是教师自身,不断地进行朗读强化训练。在听的同时,先建议学生轻声跟读,然后大声朗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才能将一段对话读得准确流畅,形象生动,读出情、读出语感,准确地理解文中之意。要充分让学生开口说英语,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培养他们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渐渐做到随心所欲、脱口而出。只有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才能形成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背诵课文,强化记忆,深化语感

英语教学中,抓好语感这一环节的培养,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而背诵课文不但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在朗诵、背诵中学生对语言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在朗读背诵中无意识地就产生了的语感,有了好的语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交际交流自然就容易多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指导学生怎样去朗诵、背诵,不能孤立地背单词,字、词、句、篇都要背诵,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除了背课文外,还可背一些经典名著、名人名篇或精彩片段。在初学阶段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基础。只有要求学生多背,学生才能更好地真实有效的运用和使用语言。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背诵的窍门,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获得语言信息。我常常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背书时要求语言形式、文字符号和各种知识融汇贯通,共同作用于大脑,有助于语感的形成。语感强了,那么理解力就强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得体,体现出语言学习的高效率。通过经常的及时的巩固和复习,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随之不断提高,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当学生背诵的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语感自然而然就增强了。作为教师,特别是语言方面的教师就应该潜心研究语感训练的方法,寻求、搜索语感训练的途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努力。只要教师坚持指导和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就能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感,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五、重视写作训练,在运用中发展语感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3篇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_哑巴英语_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

第二通过大量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_读_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精彩段落和句子。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受益匪浅。比如有一道填空题,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意义,你却能说出该填什么词,这就是你的语感。这样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第三,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4篇

关键词: 英语学习 理解记忆 背诵记忆

时下不少高中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认为朗读、背诵是小学、初中学生的事,高中阶段只需要课堂上听听、记记,自己能看懂文章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对朗读背诵不重视,教师又监督不力,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文章,考试成绩有时也不错,可是认真地去细读他们的习作,或让同学们进行即兴口语演讲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用词不当,汉语式英语,没有地道的用词准确到位的复合句且文章表达不全面,不能流利地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费时费力,见效甚微,结果往往是偏科非英语莫属。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专业训练,却成了一代人学习英语的榜样,秘决何在?那就是充分体现出了“疯狂”二字,要“疯狂”地去学习,去背诵。只要到了“疯狂”的程度,还有什么能难倒学生呢?新东方学校的一名留美学生背诵《新概念英语》倒背如流,感动得美国教授流泪,铁的事实证明理解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实施背诵记忆与理解记忆共赢的英语教学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做法简述如下:

一、“领读式”朗读经常化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锻练的机会,我在教学中实行了早读轮流领读制,即每天早读都由预先指定的学生带领全班学生朗读已学过的单词、课文。学生都有自我表现欲,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事先都反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领读时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而跟读的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也会聚精会神地读,既练了听力又学习巩固了所学单词、短语、句子。通过这种途经,不但学生的朗读习惯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而且改善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环境,克服了学困生的种种困难,如害羞、胆怯、尴尬等,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一帮一”朗读制度化

我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的英语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很少朗读、背诵课文,根本不习惯读英语、背英语。只是看看,简单理解一下。鉴于此,我把这些学生搭配起来,结成“一帮一”的伙伴,让他们每天抽出5―10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相互监督。这样读得好的学生既做了示范,又纠正了读得差的学生的语音、语调。读得差或不习惯朗读、背诵的学生,不用面对全班同学,既减轻了心理压力和羞涩感,又有了学习的帮手和条件,增加了相互比拼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训练天天进行,形成制度,日积月累,很多学生都能流利地朗读,部分学生还能熟练地背诵一些典型的段落、文章。学习激情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明显好转。

三、背诵课文习惯化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是知识输入、知识积累的一种有效途经,也是学好英语的成功之谈。背诵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为了鼓励学生,我亲自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与学生共同背诵课文,这样更加有助于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增加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当然背诵课文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暴十寒,一劳永逸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背的文章多了,积累的句子多了,才能出口成句,连句成篇,提高书面表达的质量和得分。

四、组长负责制抽查具体化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落实每个学生平常对英语知识积累的评估和检查,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以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督促检查,让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真正行动起来,通过相互背诵、相互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英语学习。让这种自我合作学习良性化、制度化。当组长发现个别同学朗读、背诵不到位时,他们之间便相互鼓励、相互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面对老师的压力与尴尬局面。这样长期坚持,无形中就把朗读、背诵、理解记忆引向一个好的开端,让他们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乐意背诵、学习。当然老师在平时的例考中,会时不时有意识地在命题中渗透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长句、难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点成就感、收获感。尤其是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实行面批、面改,对短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特别是使用恰到好处的长句、原句,给学生以及时的表扬、肯定,增加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所作所为。

五、即兴口语演讲个别化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朗读;背诵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

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因此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得到的听说训练,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得以运用、复习和巩固。

假如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必然会导致好多学生连基本的英语单词都不会读,更不用说英语句子和课文了。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阻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一位从教22年的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英语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它也是当前中国学生克服“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根据多年教学过程中的感受,特总结如下:

第一,朗读和背诵对环境的依赖较小,或者说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操作,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独自完成。

第二,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不需要学生专门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它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哪怕是只有几分钟,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利用,去读和背。

第三,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还还可以充分调动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比如学生练习时,有时虽然不能准确说出为什么,但仍然可以正确填出答案。,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丰富了,就可以自然的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语言也会更地道,更自然。

第四,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等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帮助掌握英语表达的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久而久之,口语能力自然会大大得以提高,这样,英语成绩的提高也就不远了。试想,你可以脱口而出各种句子,难道还会不知如何去运用吗?

第五,经常地朗读和背诵,也会使学生的记忆能力不断得以提升,记忆力是智力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有了优秀的记忆力,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容易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显然也会大大增强。有了自信,学生会更多为自己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习惯用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基础,对以后的教与学将十分有益。

很多初二、初三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英语,与在初一没有打好朗读和背诵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初一时不读、不背,导致学过的单词、短语认不得,不会读,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学好英语,由于大量的单词不会读,即便有学好英语的美好愿望,也会对英语望学习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终至放弃。岂不可惜?!

因此,假如你想学好英语,就请尽量的放出声来朗读英语,背诵英语吧!在英语朗读和背诵中,尽情感知英语,并成就你的英语梦想!

参考文献:

[1] 吴彩霞.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小议[J]. 河南教育 2001年09期.

[2] 钟国榜. 例谈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贵州教育 2005年05期 .

[3] 尤春梅. 刍议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化策略[J]. 考试与评价. 2013(03).

[4] 孙彩云,尤丽红. 提高初中英语背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成才之路. 2013(06).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6篇

一、朗诵的基本技巧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把诉诸人们视觉的书面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经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加工,使之形于声,创造出有声语言的艺术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就要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朗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一定的语音知识,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情感的基础上,能正确地使用朗诵的基本技巧,使朗诵这一艺术行为不仅能陶冶自己,更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

要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首先要有一定的语音知识。朗诵表达时要语音纯正、准确无误,达到吐词清晰,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这时学好普通话就尤其关键,只要长期坚持练习,必然会获得理想的效果。语音练习只是朗诵技能培养的基础,想要获得良好朗诵效果,还需要掌握具体的朗诵方法。

首先,要注意朗诵时的停顿和重音,这是最基本的朗诵技能。停顿是指朗诵中语流的停顿。停顿是生理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不仅可以使朗诵者适时换气,还可以吸引观众、增强表达效果。停顿既要符合语法的需要又要满足语言内在的逻辑要求。停顿的方法大致有慢停法、快停法、强停法和拖停法四种[2],在不同的朗诵作品中往往多种停顿方法综合运用,在同一句子中也可能要用到两个以上的停顿方法,这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要而定。

“重音是指在朗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语句目的,在表达时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3]在朗?b中需要重读的音节是朗诵者着意表达的内容,重音的使用是为了正确表达思想和情感服务的,一般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三种。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特点和语法结构来使用重音的,但是在具体的朗诵过程中也会根据朗诵内容的语言环境和表达强烈情感的需要使用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重音的读法很多,一般采用加大音量、重音轻读、拉长声音和一字一顿的方法。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根据朗诵的具体内容而定。

其次是朗诵的节奏把握和语调的运用。朗诵者在朗诵时要控制语流的速度,节奏是语速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它是朗诵语流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运动中出现的时快时慢、时紧时松的方式。朗诵时对节奏的把握是打动听众的关键,是吸引听众的重要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情感需要来确定节奏的轻快与凝重、低沉与高亢、舒缓与紧张,形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人效果。语调指朗诵语句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是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与语速、重音、停顿等表达技巧相结合呈现出的节奏感!语调分为上扬调、下抑调、平直调和曲折调,分别表达激动、痛苦、冷漠或者讽刺等语气。

为了使朗诵生动传神,还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朗诵技巧,比如表达情绪的激动的颤音、泣语、喷口和嘘声,烘托气氛的拟声、笑语等,当然,特殊技巧的使用必须是在熟悉掌握了基本技巧的基础上使用的,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最后要注意朗诵时的身体语言,朗诵者在朗诵时,吸引听众的不仅仅是朗诵者的语音,他的身体语言也能起到辅助作用。朗诵者的眼睛、面部表情、手势站姿都会传达出丰富的感情吸引听众。

二、朗诵在文学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自古就有许多文学大家把自己写好的作品在未发表前先朗诵给身边好友听的习惯,普希金就经常在家里朗诵自己的诗歌给文学界朋友,狄更斯更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处朗诵,由此可见朗诵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重要地位!朗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听辨、感知能力,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审美情趣, 使他们得以更好地发扬和运用自身的潜力和创造性, 成为一个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4]朗诵的内容不受文学体裁的限制,除了诗歌之外,散文、小说、故事、童话、寓言、剧本台词,甚至笑话和小品都可以成为朗诵的内容,不过在高校学生朗诵最多的是古典及现代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台词,它们的文学性更强更受高校学生的青睐。

其中,令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是叶芝的爱情诗《当你老了》,这首诗曾经被我国很多表演艺术家朗诵过,还被莫文蔚在2015的春晚上唱过,很多人也喜欢朗诵这首诗,它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爱情、展现朗诵才艺的经典作品。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是叶芝献给女演员毛特?冈妮(Maud Gonne)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歌语言简明,但情感丰富真切,表达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7篇

关键词:诗歌朗诵;初中生;措施

语文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培养自己朗诵能力的自觉意识。倘若教师的朗读水平较差,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应该在业余时间,极力提高自己的诗歌朗诵水平。无论是平时的教材讲解,还是试卷分析,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师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意识。教师不仅要在身体姿态上挺胸抬头,科学把握朗诵节奏,注重朗诵的轻重和抑扬顿挫,还应该注意要身心投入,真正地让学生叹服,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纠正他们认为诗歌之矫揉造作的观念。

除了教师自身朗诵水平的提高外,还要教师做出相关措施,致力于学生的朗读训练和培养上。

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青海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他们将爸爸叫阿大,将“叔叔”叫“爸爸”,将“在哪呢”说成“阿扎里”。所以,语文教师做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这是培养学生诗歌朗诵能力的第一步。如“zh,ch,sh,z,c,s”的区分。实际上,教学生正确发音的过程,也是他们第二次学习说话的过程。学说话实际是一种模仿的过程,除了唇音完全模仿以外,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张汉语发音表,使之熟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能很好地对此进行区分。在教授初中生的发音上,尽管这不属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因为青海市地区的特殊,多数小学教师口语素质差,这样,纠正学生发音,使之正确说好普通话,推广国家普通话的任务就落到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头上。在课上,让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发音时,让他们对着镜子发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浓厚。

学生正确发音之后,就要教给他们诗歌科学朗诵的要领和方法。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观赏青海抗震救灾的义演晚会,主要是看诗朗诵部分。因为这是权威的视频样本,朗诵者是国家一级的朗诵演员。学生的音色不一定要好,但朗诵的情感是必须要饱满而真切的。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在朗诵时,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同时,教师还要很好地为学生设置诗歌朗诵的情景,营造诗歌朗诵的氛围,所以,在学生准备朗诵前,为他们挑选好适合的音乐和背景,使之真正有效地将身心投入期间。在课下,多给学生以辅导,如重读音的规律,停顿的规律等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玩味的。

同时,多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班内小型诗歌朗诵、学校内的演出、广播站等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

培训感言诗歌朗诵稿件 第1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 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吸收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朗读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把朗读提高到相当高的地位,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给出了相关表述,例如新课标提出了“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该表述既表明了新课标有关高中生朗读能力语音层面、技巧层面、言语表达层面的新要求(用普通话、流畅、恰当),同时也包含了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功能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同。

1.加强朗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朗读熟悉一批有代表性的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文,消化领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多积累典范的规范汉语的语言材料。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通过直觉思维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对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

多读多记规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口诵心惟,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而且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可以用规范汉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2.保持朗读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老师导行,持之以恒;重在实践中落实提高,创造机会多读多练。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朗读在其中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我们反对把早读时齐读式的朗读,提倡早读时朗读的多样性,这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产生厌烦心理:我们也反对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听专家朗读,老师范读,而不让学生参与的朗读,倡导教学中要因势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这才可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更反对把朗读扩大化,把什么文章都拿来乱读一气,倡导朗读选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才可达到朗读之熏陶渐染,培养语感,升华情操的目的。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学生朗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常抓不懈。还要纠正基础年级才需要朗读的错误观点,虽在高考中未直接考学生的朗读的情况,经其中许多题目都关乎朗读,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有赖于学生在平时大量的反复朗读来实现的,只靠大量无声的习题只会损伤语文的美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出不会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考试高手。

3.扩大朗读范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才需要朗读。他们把朗读训练与背诵等同起来,于是乎教师只要求学生去朗读那些教材中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去朗读这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其目的只是为了背诵。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朗读只是进行背诵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不能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朗读有助于背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朗读的内容应该远远超过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内容。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还对学生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着重要作用。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其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故而,朗读的内容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中规定的要求背诵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全部教材且走出教材,全方位地寻找朗读的材料,以期过到朗读真正的要求与目的。

另外,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还有一个问题存在,即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