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这首诗(通用3篇)

时间:2023-11-19 13:14:01 作者:admin

望月有感这首诗 第1篇

不得不感叹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就度过了16个年华,回想去来真有一种刹那芳华,弹指红颜老的感觉。很奇怪,中秋应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圆月象征着合家团圆,应该是个喜庆的日子才对,可我总觉得有一股伤感之情。那怕是古人的文章也是充斥着一种伤感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不就是古人的感叹么。就连李白如此豪迈潇洒的人也对月发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望那一轮明月,淡淡的清辉,如水银泻地般普洒在大地上,那淡淡的银光,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那迎面而来的风,则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触,让人觉得月光是如此冷漠,给人一种月亮难以接近的感觉。而那天空中明月高悬,在月光的照耀下可以依稀看见窗外那棵梧桐,那干枯的叶子随风飘落, 一切的迹象在预演着荒凉,无由的让我生出阵阵不能说出来感觉 。因为不能,所以就隐忍着独自面对黑暗,默默望着地上树影婆娑,摇曳生姿。没有开灯的屋子显得格外空旷,不由生出一种茫然的感觉。听着窗外那阵阵虫鸣,一种寂寞油然而生。

据说月亮是爱情的象征,我们会不会看夜空时眼花撩乱,看到流星也曾想过两者兼得呢?水中的月亮你捞不捞?呵呵!人生就像一场戏,有些人活得精彩,有些人活得平淡,但不管怎么样活着,月亮常常时隐时现,我们幸福或者忧伤着。

如果说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晚不醉更待何时----举杯对月对饮成三人……看来今晚是月亮醉了,我们还独醒----在梦中嫦娥也会向我们微笑。

望那天空上的明月,我开始思念,只是我不知道我思念的人会不会想起我,是否能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不管怎样,祝天下所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有感这首诗 第2篇

我害怕诱惑,害怕我接受了真实的人性、善变的人性、无奈的人性。我更加知道生命从来都是遵循补偿法则的,明天、以后、我还会这么思念你吗?还会时不时的想去读你文章吗?读文中的那个男孩吗?曾经看到过一段很唯美的文字;“我只想有生之年,用力握住爱盛开的光,走完此生应经历的坎坷与该遭遇的隔阂。将岁月雕刻成一段冗长的幸福时光。在洒脱与救赎之间,温柔的看待一切生命。

在浮尘中缓慢而行,学着给生命中所有遇见的人布施平等的温柔。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过素朴平和的生活。但这尘世间,总有眷恋不及的爱情,仿若池中蕴育不开的青莲。我时常会叹息,笔下生花的爱情,如姜花一样苍凉。也总唏嘘,没有人能饮下我唇边无边荒芜的苦涩!”

所以,我合上了我的电脑,静静的去感受你的余光,去感受你的心跳,我不是萎缩,我只是想在你最后的月光中,去找到那一丝丝的温存,哪怕那不是给我的。是给世人的,我只是想,我是个有心的女孩,现在,我需要趁人之美,我不需要删繁就简,哪怕是烦恼的,我也想要,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我在你抚摸下,我要所有的喜怒哀乐,月儿,你明白吗?

蟋蟀声越来越清晰,感觉到了有潮湿的空气向我席卷而来,轻轻的有了鸟儿的鸣叫,我知道你就要走了,我知道你想看到我完美的身姿,我没有挥手,没有道别的话语,只是静悄悄的让你离开,让自己离开,我想我所能做的。

就是静静的守候,等待白昼的到来,开始我一天全新的生活,开始我一天忙碌的工作。当我再一次的感觉到有刺眼的光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新的一天来了,睁开眼,我看到了晨曦初露的美景,我等待着漂亮的日出,犹如等待那唯美的月光。好漂亮的日出,我想!这是月儿送给我的礼物,这是月儿要离开我的原因,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女孩子,也是一个很容易适应生存的女孩子,也学着做一个温暖的女子。

人世匆匆一瞬,浮云流光终是千年景色,站立在你的世界,仰起头的月光,为你翩翩起舞,红尘繁华,举爱为艰,唯有不破灭的是永远,永怛,我依旧长发飘飘,裙裾纷飞,把所有对你的思念和柔情都隐藏,然后和月光一起消退。

也许是写到这里,又多了许多莫名的感伤,因为我想你了。因为我只是个望月的女子,我不知道明年的秋天,秋天的八月,八月的中秋,中秋的晚上,你是否会与我邂逅,依依是不是可以等到你,等到那一场天荒地老!不求相恋,只为你倾情一舞,做你千年的狐,举世来回。

望月有感这首诗 第3篇

朝代:唐代

原文: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鉴赏: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